特色办学

坂中畲族乡坑下村棚栽蔬菜考察记

发布时间:2013-06-25 作者:admin 发布者:admin 阅读 : 4333

2013615日,在黄雅庄、刘子松和吴晏清老师的带领下,我校高一年段学生和畲族经济研究小组成员,来到了坂中畲族乡坑下村大棚蔬菜农业基地进行科学考察。

    首先林书记给我们介绍了坑下村的基本情况:坑下村地处坂中畲族乡的北郊,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有1600多人口,耕地面积1500多亩,是省科技厅挂钩帮扶项目“坂中畲族乡沿河阶地大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的基地。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棚栽蔬菜。棚栽蔬菜主要有:台湾紫长茄、西红柿、小白菜、花椰菜、豇豆、黄瓜等。这些无公害农产品于20065月和20071月,分别通过了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认定,也通过了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土壤和灌溉水质等产地环保分析测试中心检测认定。也是福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基地之一,201212月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的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省科技厅和多级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引导村民发展反季节棚栽蔬菜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及科学管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生产。大棚蔬菜经济效益高,亩产可达2万多元人民币,切实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解决了福安市菜篮子工程问题。

听完林书记详细介绍后,全体同学开始实地考察.大家发现靠河边的土壤沙质含量偏高,保肥能力弱,要添加河塘泥和有机肥来改良土壤,使土壤沙质与粘质适中,富含有机质的团粒结构。还要做到无重金属污染,如一粒5号电池进入水里,足以污染600吨的河水不可饮用。

为了防止农药残毒污染蔬菜和土壤,这里采用了先进的生物防治方法,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方法。第一招:利用瓢虫、蜘蛛、食蚜蝇、草铃虫等昆虫,来对付危害农作物的蚜虫。第二招: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来杀死菜青虫等各种蔬菜害虫。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它们对人畜均无危害,使用安全,无残留毒性,而且害虫对细菌也无法产生抗药性。如苏云金杆菌能使菜青虫发生肠道麻痹,导致四肢瘫痪,不再进食青菜叶片。

在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西红柿等蔬菜都染病了,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白斑病等。分析原因这与大棚管理不通风不透气很有关系,再加福安气候高温高湿,就更容易染病了。应对措施有:(1)霜霉病:叶背产生白色霉层,用25%甲霜灵500倍液;(2)病毒病:心叶坏死或皱缩,用病毒A喷洒;(3)软腐病:心髓腐烂发臭,用链霉素200PPM喷洒。

坑下村棚栽蔬菜普遍采用塑膜中棚。大棚跨度6米,中高2米,中间设一排支柱,拱杆间距1米,3个拱杆设一根支柱,支柱距棚面20厘米处用竹竿纵向连接,用10号铁线拧紧,把各立柱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拱杆弯成弧形,两端插入地中。拱杆下部无支柱的,用吊柱下端固定在纵杆上,上端支撑拱杆。也可以增加一排立柱成双排柱中棚。  

塑膜中棚主要用于耐寒绿叶菜的春季早熟栽培或供露地菜育苗用,也可作瓜果菜的春提早、秋延后栽培。在生产上,所谓的大棚实际上许多是中棚,是我们南方最普遍的一种类型。  

为了培育出反季节蔬菜,为了加强冬天蔬菜保温抗寒能力,坑下村采用了现代农业最先进的“三层膜”技术,也就是说给蔬菜穿三件“保暖衣服”。外衣是覆盖大棚薄膜,其塑料薄膜又厚又宽又高(约2米高);中衣是覆盖小棚薄膜,其塑料薄膜偏薄偏窄偏矮(约1米高);即在大棚薄膜里并列套着两到三个小棚薄膜;内衣是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地膜。

同学们还观察到西红柿叶为羽状分裂单叶,花序为聚伞花序;玉米进入抽穗结果期,雌雄异花,雄穗在茎杆顶端,有许多花粉,雌穗在茎杆两侧,触须浓密。豇豆茎为蔓茎,需要竹竿攀援等等。

虽然实地考察时间只有半天,但通过林书记的耐心详解、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大家还是增长了不少见识,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