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我校97届校友,那个“上天”寻找暗物质的中国青年

发布时间:2016-05-12 作者:admin 发布者:admin 阅读 : 2386

201512178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

 


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宇宙物理学分会总结出的该领域“新世纪11个重大科学问题”中,“暗物质粒子的本质”以及“宇宙射线的起源”分列第1位和第6位。

 


卫星由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有效载荷包括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及载荷数据获取系统(载荷数管)。“载荷总体”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与空间天文实验室的9位科研人员组成,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青促会会员郭建华是团队中年轻人的杰出代表。

 


                                              郭建华

 

1997年,[毕业]于宁德市民族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2002年,[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

2007年,[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

 


2009年,郭建华开始担任卫星有效载荷副总设计师。当年,他未满29岁。当时,整个团队中只有2位成员具有航天工程经验。但郭建华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努力学习航天工程的质量、软件管理的规范要求,积极的向外单位航天专家请教,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积累经验。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郭建华完成了载荷触发判选、数管系统和电子学总体设计报告。在卫星研制过程中,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废寝忘食的工作。

 


2012年在欧洲核子中心进行的卫星原理样机束流测试是中国首次把大型设备运往欧洲进行的束流实验,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探测器的工作状态并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郭建华前三天一直呆在实验现场,总休息时间不到8个小时。长时间的持续工作引发了胃部的严重不适,但郭建华一直咬牙坚持在束流测试现场。试验队伍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光子/电子和重离子束流标定实验,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51217812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升空,这是郭建华最幸福的时刻。卫星升空的12天前,他刚刚度过35岁生日。而今后,还有更漫长的征途在等待着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